傳統火星塞準備退休,雷射加持更節能環保
AUTONET記者:蔡致堅(05/31/2011) 早在177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Alessandro Volta發明了電池,並提出火花點火的論調,1807年瑞士人Francois Isaac de Rival則提出運用在內燃機的觀點,1876年法國人Jean Joseph Étienne Lenoir製造內燃機並取得專利,1893年德國人Robert Bosch發明火花點火引擎,這也開啟火星塞與內燃機結合的歷史,這超過百年來火星塞運作方式都沒有改變,唯獨材質與設計隨著時代不同,但火星塞卻仍有無解的致命傷,不過傳統火星塞極有可能被取代,雖然仍具備相同功能,卻因使用「雷射」可提高效率降低污染,一但正式量產恐怕會引起另波的汽車技術革命!
內燃機引擎運作原理中,「進、壓、爆、排」這四個動作程序缺一不可,缺了其中一項,引擎就無法啟動發揮動能,而體積小巧的火星塞,則擔任點火爆炸的重要工作。火星塞的功能就是將引擎的燃燒室塞住完全密合,並使高壓電通過火星塞本體,電流從電極間跳過,產生強熱火花,點燃汽缸內壓縮混合的氣體進行電性點火爆炸,產生動能推動引擎。但火星塞在進行爆炸點火時,會產生碳,如果附著在兩個電極上,火花會轉變得比較薄弱,或者會在電極前端外部發生短路現象,而不會使火花跳躍。
而日本岡崎分子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平等拓範所帶領的雷射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小型的汽車雷射點火系統,可望在未來取代傳統的火星塞。雷射點火系統能使汽油燃燒更完全,令汽車更加符合環保與節能省油的訴求。平等拓範表示,如果駕駛人希望車輛動力十足、更省油又能降低碳排放量,那麼新的雷射點火系統將是最好的選擇。
在汽車發展超過百年的發展史上,火星塞一直是汽車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但火星塞只能在觸發器附近點燃空氣混合體燃料,如此會影響燃料的完整燃燒效率,造成空氣污染,且火星塞還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金屬表面的電極會逐漸耗弱而不堪使用。但雷射火星塞點火速度比傳統要快,且能將燃油完全燃燒,提高了燃油的效率;因此使用雷射火星塞的汽車可使用低污染的無鉛汽油。雖然過去有不少人試圖使用雷射火星塞代替傳統火星塞,不過所研發的因雷射火星塞體積過大又笨重、點火效率低且很不穩定,成功機率幾乎等於零。
所以這個研究團隊研發出的雷射火星塞,大小僅有半英吋,採用陶瓷粉末燒成透明狀,再填入金屬離子製成火星塞大小的圓筒內而成,這種小巧且能量耗損低的雷射火星塞,透過光學纖維傳遞能量,脈衝間隔只有短短1/1000秒,與一般雷射裝置中常使用的水晶相比,陶瓷雷射火星塞更耐熱且堅固,能承受引擎燃燒時所產生的高溫。目前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研發三束雷射火星塞,三束雷射的點火速度比已研發出來的單束更快。而研發團隊將在六月於美國巴爾的摩召開的CLEO(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2011)雷射與電子光學會議發表成果。
而日本岡崎分子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平等拓範所帶領的雷射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小型的汽車雷射點火系統,可望在未來取代傳統的火星塞。雷射點火系統能使汽油燃燒更完全,令汽車更加符合環保與節能省油的訴求。平等拓範表示,如果駕駛人希望車輛動力十足、更省油又能降低碳排放量,那麼新的雷射點火系統將是最好的選擇。
在汽車發展超過百年的發展史上,火星塞一直是汽車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但火星塞只能在觸發器附近點燃空氣混合體燃料,如此會影響燃料的完整燃燒效率,造成空氣污染,且火星塞還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金屬表面的電極會逐漸耗弱而不堪使用。但雷射火星塞點火速度比傳統要快,且能將燃油完全燃燒,提高了燃油的效率;因此使用雷射火星塞的汽車可使用低污染的無鉛汽油。雖然過去有不少人試圖使用雷射火星塞代替傳統火星塞,不過所研發的因雷射火星塞體積過大又笨重、點火效率低且很不穩定,成功機率幾乎等於零。
所以這個研究團隊研發出的雷射火星塞,大小僅有半英吋,採用陶瓷粉末燒成透明狀,再填入金屬離子製成火星塞大小的圓筒內而成,這種小巧且能量耗損低的雷射火星塞,透過光學纖維傳遞能量,脈衝間隔只有短短1/1000秒,與一般雷射裝置中常使用的水晶相比,陶瓷雷射火星塞更耐熱且堅固,能承受引擎燃燒時所產生的高溫。目前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研發三束雷射火星塞,三束雷射的點火速度比已研發出來的單束更快。而研發團隊將在六月於美國巴爾的摩召開的CLEO(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2011)雷射與電子光學會議發表成果。
此外,岡崎分子科學研究所雷射小組也正與日本DENSO進行接觸,希望藉此讓這項創新技術商業化,倘若傳統火星塞都換成雷射,不僅能讓燃油燃燒效率提高,降低污染,更會引爆新革命,但這對相關廠商而言勢必會造成更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