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國立中央大學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RSS訂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82

兩岸登山交流 成功征服四姑娘山大峰

$
0
0

 中央大學語言中心暨桃竹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單維彰副教授,今年三月「完成百岳」,作為自身50歲生日賀禮,回首34年的登山歷程,登山已成為其成長必經階段。本著多年登山經驗,今年暑假受邀擔任中國登山協會邀請中華山岳協會「海峽兩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動之臺灣領隊,帶領我國十五位來自不同校際背景青年學子,藉由共同興趣,搭起兩岸登山交流。

踏雪上稜 突破極限

 本次交流將四川的四姑娘山大峰設為目標,挑戰5,025公尺的大姑娘峰,選定該峰乃源於其高度具挑戰性,低溫加上水氣豐沛,八月竟飄下翩翩雪片,沿途風景優美,棧道交通經良好基礎建設,惟高度環境的困難,是臺灣學子第一次挑戰高於玉山3,952公尺的極限。

 登上四姑娘山區的入口市鎮─日隆鎮,海拔 3200公尺。從那裡走上海拔4300公尺的基地營,是夜降雪直到天明,面對的不僅是環境上的挑戰,颳大風、下大雪,還有生理上「高山反應」,在在給了該團隊一道道的難題。

 惡劣的氣候,濃雲密佈,就順其自然吧!登山的人不管氣候,只管隨時準備好自己,果然穿越雲層後,抬頭是一片藍。一路由基地營登峰造極的路途中,走過相對平緩的坡度,讓團隊適應高度,調節呼吸。仰登埡口時,坡度陡峭,積雪亦為一大挑戰。克服重重障礙後,團員們興奮難耐,陸續有人脫了上衣,回歸大自然,與天地合一,留下難忘的登頂回憶。

 此次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少年登山交流」,臺灣青年學子經過報名程序的篩選,以及層層審查,從全臺選出十五位學子,其中,中央大學便有三名同學參與,分別為機械所博一學生謝育霖、太空所碩一學生鄭凌韻、以及大氣系大三學生姚徵閔,三人各帶著珍貴的回憶、交流以及感動,將此次登山經驗收藏於心。此次交流,透過不斷突破,完成了三屆活動中,攀登高度最高,也是首次兩岸所有參與團員全數完攀的雙輝煌記錄!

登山人的精神 登峰造極

 機械所博士生謝育霖憶及登頂後,我方學生各持一個垃圾袋,將沿途垃圾收淨,還青山原始美貌,此為臺灣推行近十年的「無痕山林」( Leave No Trace, LNT ) 概念,也是登山者愛護山林的表現。中國目前尚無此概念,對於我方學生如此愛護非居住地環境的行動,深表認同,由當地藏人領隊將其煙蒂置於口袋內,而非隨手丟棄的小動作,可看出我們用愛護山林的行為,影響當地團隊,讓彼此認知落差縮小,共同愛護山林,此乃十分寶貴的經驗。

 太空所碩士生鄭凌韻,雖為女子,不讓鬚眉,克服種種障礙,一樣完攀四姑娘大峰,令人佩服她的勇氣以及毅力,她十分享受在山上的氛圍,少了幾分庸擾,多了幾分自在,能靜聽自己的呼吸頻率,與自己深度對話。她表示中國對於體育活動項目的重視,藉由官方組織以及學校的推動,不斷專業發展,反觀臺灣對於探險或冒險教育方正起步,國人對於戶外運動專業以及相關水準,須有所反思,方有進步空間。

 現任登山社社長姚徵閔面對高度的自我挑戰,嚴寒的低溫襲擊,高山反應甚為嚴重,頭痛、乾嘔、四肢無力等症狀,使他高達四餐無法進食,僅靠液體補充熱量,以維持基本熱能。在無法進食時,他淺嘗當地人的小秘方「可樂薑茶」,藉此幫助身體吸收熱量,並補充熱能,也所幸此次團隊所準備的醫療資源充足,團員間彼此的加油打氣,秉持著登山人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不斷探索自己的極限,憑著意志力一步步的往目標邁進,完成不可能之任務。

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單維彰表示,登山之趣在於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同一座山,伴不同人,體驗迥異;相同山景,季節不一,樂趣不同。生命中充滿各式任務,這一切都會過去!然人生短暫,個體本身都是獨一無二的,找個機會與時間,讓自己獨處,向自己探索,與自身相處,這樣的沉靜,令人獲益匪淺。他認為登山乃一種自主訓練,個人堅持意識的培養,將登山人的信念施行於日常生活之中,認為只要當自己準備好時,行得正,無所礙,調整心態,配合本身狀態的步伐,一步一腳印的重視「過程」,透過一次次的向自己下戰帖,尋覓不同的方法,讓自己精益求精!

 文/王欣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8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