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念台灣當代文學家鍾理和先生一生為文學的奉獻,中央大學特別將2008年所發現的編號237187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通過,正式命名為「鍾理和」(Zhonglihe)。並於8月4日鍾理和先生逝世的52週年紀念日,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頒贈儀式,感念這位被稱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
鍾理和先生的家人,扶老攜幼共一百廿餘人,遠從各地前來出席這場盛會,包括鍾理和八十歲的姪子,鍾理和第四代的外曾孫女,全家族一起分享榮耀。
鍾理和小行星 照亮宇宙原鄉
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李誠表示,這顆小行星以「鍾理和」為名,主要是因鍾理和當年懷抱著理想,從台灣遠赴大陸,又再返回故鄉美濃,探尋人生價值、原鄉意義的過程,就像天文學家致力追尋新的天文知識,探尋太陽系的起源一般。他的行文風格講求「真」、「厚」、「樸」,與中央大學校訓「誠樸」精神相契合,其對文學與客家之貢獻,更為後世所推崇。
鍾理和,高雄美濃人,自小熱愛文學,貧困中成長,仍堅持文學志業,至死不渝,他的作品記錄農村生活樣貌,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台灣當代重要文學家。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說,早年閱讀到他的小說《原鄉人》時,深受感動,他的另一半鍾台妹女士長期在背後支持,堅韌勇敢,是客家婦女之典範。
「科學家能想到以文學家來命名,正是人文素養的體現。」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前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瑞騰欣慰地說,人文是連結天地之間最重要的基石,天文用精密的望遠鏡來觀測發現,台灣文學館則以「鍾理和全集」來追思紀念。鍾理和小行星的命名,也代表台灣文學受到肯定。
小行星以鍾理和為名,背後很多巧合。鍾理和的孫女鍾怡彥目前在發現行星的中央大學攻讀中文研究所博士班,她的指導老師正是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鍾理和家人對於小行星以鍾理和命名感到激動又驕傲,孫女鍾怡彥難掩興奮的表示,「偶爾抬頭仰望星空,發現祖父正在注意著我,這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
《鍾理和文學路》紀錄片 用生命來追尋文學
慶祝活動中,由鋼琴家邱健凱演奏《原鄉人》,勾起追思感念之情;另播放由彭啟原歷時十年才拍攝完成的《鍾理和文學路》紀錄片,片中專訪作家鍾肇政、已故夫人鍾台妹、長子鍾鐵民,暢談鍾理和的點滴記憶,珍貴的畫面,讓世人更加深入鍾理和艱辛的文學生命。
不少人好奇行星的樣貌,中央大學天文所所長高仲明表示,鍾理和小行星,在2008年10月23日由中央大學天文所蕭翔耀與廣州中山大學葉泉志共同發現,外型像一顆馬鈴薯,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通過,编號237187,正式命名為「鍾理和」(Zhonglihe)。發現時,位於金牛座位置,目前則在寶瓶座。
高仲明所長指出,小行星的命名和確認過程十分慎重,被觀測到的小行星,必須要在不同的夜晚也被觀察到,並報告國際小行星中心,確認為新發現的小行星,即可擁有一個國際統一格式的暫定编號;而要等這顆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歸中心被觀測到,並精確測定出其運行軌道參數後,才能得到國際小行星中心給予的永久編號。
文/秘書室新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