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國立中央大學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RSS訂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82

中大與國泰合作 開啟幹細胞研究另一扇窗

$
0
0

 由中央大學日籍教授樋口亞紺 (Akon Higuchi) 與國泰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凌慶東等人共同合作的幹細胞研究計畫,成功發展出一種造血幹細胞體外培養技術,透過薄膜過濾法,傳統臍帶血純化幹細胞需五個小時,新方法只要半小時;此團隊同時與日本國立醫學研究單位合作,引進並建立了目前國際熱門的「人類誘導型萬能幹細胞」(iPS cells)技術,成果登上最新一期《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期刊。

  中央大學與國泰醫院於九十七年三月共同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旨在促進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之合作研究。每年並固定舉辦研討會,對外發表成果,為人類疾病預防與治療尋求突破。此次幹細胞的研究成果為「跨單位、跨領域、跨國界」之合作,開啟學術與醫學合作之新典範。

 快速而精準的幹細胞培養技術

 幹細胞為人體內具有分化能力的細胞,透過誘導可發展出各種器官和組織,如肝臟、神經、血管細胞,用來修復、替代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用以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相關問題,是醫學一項重要指標。

 來自日本的樋口亞紺教授,2007年受中央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系之延攬,遠渡重洋來台,受聘為中大教授並成立生醫實驗室,並與國泰醫院展開臨床醫學研究,建立幹細胞研究基礎平台。2008年成功爭取到國科會奈米國家型計畫,為期三年,總經費高達3,600萬。

 畢業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工學博士的樋口教授,專長在材料與膜於生物醫學應用、幹細胞分離純化於再生等。他的實驗室,與日本最先進的醫學研究中心接軌,無形中加速台灣在幹細胞的研究。目前可從血液和人體組織中,利用具有奈米片段的薄膜進行幹細胞純化,既快速且精準。

 樋口教授表示,造血幹細胞的來源取得,如骨髓移殖、臍帶血移殖和週邊血移殖。台灣人較熟悉的臍帶血移殖,目前仍限制於20公斤以下的新生兒,其主要缺點為低細胞數,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移植,具有高失敗率的風險。

  該實驗室成功發展一種造血幹細胞的體外培養技術,利用生物反應器,可直接從體外培養出造血幹細胞,相較於傳統方法(MACS、FACS),需要五個小時從臍帶血純化幹細胞,新方法只需要半個小時。

    樋口教授說,再透過高分子薄膜過濾,可分離以及純化周邊血液和臍帶血中血液幹細胞,使得血液幹細胞的數量增加,應用於臨床醫學上,可拯救許多急需使用血液幹細胞的病患,如白血症病患、惡性貧血病患等。

世紀之夢:萬能幹細胞 (iPS cells )

 此外,目前國際熱門的「人類誘導型萬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日本稱「萬能幹細胞」),樋口教授與國泰醫院合作團隊的實驗室也可培養產生。他們將傳統四個因子(Oct4、Sox2、Klf4、c-Myc)導入人類纖維母細胞內;同時可分化成三個胚層,如肝細胞(內胚層)、軟骨細胞(中胚層)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外胚層),證明具有分化下游細胞的能力(前趨性)。

 國泰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凌慶東表示,萬能幹細胞的研究,一如抗生素、疫苗、人體基因解碼等,被視為人類醫學的「世紀之夢」。古人提練仙丹,追求長生不老,這原本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2007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成功從人類自體取得之細胞誘導成「誘導型萬能幹細胞」,其特性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又可避免使用胚胎幹細胞所引起的倫理爭議,對再生醫學而言,為關鍵性的突破!

  凌慶東說,萬能幹細胞可使成熟、老化的細胞「返老還童」,可經生物倒程式化(reprogramming)使細胞回逆到剛受孕時期的初生細胞,是幹細胞研究非常關鍵的進展。目前中大與國泰合作技術,已可從皮膚、黏膜組織細胞誘導出「萬能幹細胞」,並具有鑑定技術。

 凌慶東表示,萬能幹細胞的成功率僅有三千到四千分之一,困難度極高,因此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一直付之闕如。樋口亞紺教授因長時間的投入,目前已有多篇文章在國際期刊發表,為國內萬能幹細胞研究建立寶貴的基礎,作重要起步。

文/秘書室新聞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8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