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國立中央大學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RSS訂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82

中大榮膺教育部「通識領航」學校 國立大學唯一

$
0
0

 以往被視為「營養學分」的通識教育,中央大學歷經多任校長的努力與改革,不斷地將資深、宏觀的老師投入基礎教學,總算開花結果。2010年榮膺教育部「通識教育領航」學校之肯定,為國立大學唯一入選者。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通識教育培養軟實力,軟實力決定競爭力」,希望學子在專業能力之外,具備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

 蔣偉寧校長表示,中大的通識教育改革,改變以往「吃buffet」的鬆散方式,經過有系統的整合,逐步將不合適的課程淘汰,端出真正有營養的「精緻套餐」。在硬體、軟體、課程規劃、教學方法、學習輔導與職涯輔導等面向有長足的進步,不但學子受惠,更獲教育部之實質肯定。

中大通識教育之改革

 中大在通識教育之改革成效,賴於歷任校長之遠見。早在劉兆漢校長時期,深刻體會到通識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重視通識教育師資人才之培育,逐步提昇通識教育品質。劉全生校長時期提出「重視大一」計畫,鼓勵學子不要為考試而讀書,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因此將資深、有經驗、宏觀的老師投入大一基礎教學,希望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李羅權校長時期大刀闊斧進行通識教育改革,將組織調整,並推動「核心通識」課程,將課程分為人文與思想、社會思潮與現象、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四大領域,作有系統之整合。現任的蔣偉寧校長則強調「博雅專精」之教育,重視學生創意、語文、溝通和合作等多元軟實力(soft skill)之培養。

 為推動核心通識課程,中大民國95年成立了「核心通識課程委員會」,協調各院規劃的核心課程並予以嚴格審核,經過半年密集協商、溝通,修正通過「共同必修科目選修辦法」,規定通識課程共計修習14學分。另自96年開始,每月召開常設小組會議,針對修課人數、開設課程數量、修課情況、專業學程等廣泛討論。同時設有電子化課程地圖,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和教學助理(TA)等優良制度,讓通識課程改革有具體成效。

通識課程之挑戰

 國家講座主持人、也開通識課程的中大教務長李光華表示,通識教育教得好並不容易。首先要面對學生的心態問題,一般學生對通識課程常抱持著「業餘」的態度,認真程度通常不比專業課程,因此授課時,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最重要,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其次是學生來自各個學院,背景不同,程度也大不同,老師面對「差異性」極大的學生,授課的方式、教材的選擇都非常重要。例如他之前教「生活與化學」這門課,使用的教材就是熱門的科普書籍,內容要設法深入淺出,常舉生活實例,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活用知識。

彰顯中大特色 口碑課程多

 教務長李光華說,中大通識課程分為「核心通識」和「通識選修」兩大類。其中「核心通識」課程逐年提昇,從96學年度 (上) 14門提昇至99學年度 (上) 29門課,修課人數也從1,221人,大幅成長到3,392人。

 「核心通識」目前仍是中大最熱門的課程,像是「認識地球」、「未來科技的創意思考」、「永續發展」、「神秘的宇宙」等課,本學期選修人數均超過三百人,中選率不到五成。從課程中也可看出中大特色,像是太空科學、地球科學等強項,以及永續發展、創意思考的辦學精神。

 此外,「與雲門共舞」、「松濤講座」更已樹立口碑,深受學子好評。「與雲門共舞」已連續三年在中大開課,透過兩週的密集課程,教導學生傾聽肢體的細微聲音,用身體去透視生命的藝術。「松濤講座」則不斷創新,歷年開設的主題包括「大師治學方法」、「經濟學與你」、「綠色科技講座」、「校友講座」、「創意講座」、「文學講座」等,在通識課程中引領風騷。

 校長蔣偉寧表示,通識課程旨在培養學子邏輯與科學推理、鑑賞評論、淵博史觀、創意思考、語文表達、國際視野、公民道德素養和自學能力等八大核心能力,希望學子除專業技能之外,具有多元軟實力,包括做人處事、學術和職場等基本素養,以面對廿一世紀快速變遷之挑戰。

文/秘書室新聞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8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